|
民国的近亲与远亲:盛家:新旧交替中的“盛”极之家盛家:新旧交替中的“盛”极之家 一般而言,人一生是非功过要等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这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但对于江苏常州武进人盛宣怀来说,死的时候“盖棺”不易,“定论更难”。 盛宣怀(1844-1916) 1916年4月27日,72岁的盛宣怀去世,可因为习俗和其他种种原因,盛家竟将其停棺家中达一年半之久,直到次年的11月18日才移出上海,当这次耗资30万两白银(清末一年财政收入约1亿两白银左右)的“出城仪式”从上海的大马路(南京路)开始向广西路、四马路(福州路)、金利源码头(十六铺码头)缓缓前行的时候,沿途“城管”封闭道路、电车、黄包车一律停运、数不清的前清遗老和民国官员以及被“管控”的群众在规定的区域内观看着这支“民国大白”队伍时,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叶向荣和同事等正扛着美国口的电影摄影机在拍摄,他们拍下了中国最早记录豪华葬礼的纪录片《盛杏荪大出丧》(见《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之十三:鲍家)。 盛宣怀出殡的照片 盛宣怀的灵柩上了船,船队乘风破浪浩浩荡荡向苏州驶去,上海“解封”了,纪录片也上映了,但是,盛宣怀还是没有“入土为安”,因为祖坟所在地的江阴战事不断,所以他的灵柩只好又先放在他家的“院子”—苏州留园。三年后,盛宣怀终于魂归故土,据说归葬于江阴马镇老阳歧盛家祖墓,到此,他的“棺”总算是结结实实地“盖”上了,但是,有些难以自圆其说的是,这却是一件没有“定论”的事情,因为,盛宣怀究竟葬于何处,多年来一直是近代史学界的一个谜团。 盛宣怀“盖棺不定论”不单单是他身后这点事,100年来,就人物评价来说,所谓“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观点”甚至“不同目的”的人对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这让许多人搞不清盛宣怀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盛宣怀较为正面的评价有“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慈禧太后)、“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李鸿章)、“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张之洞)、“热心公益且经济界又极有信用”(孙中山),比较负面的有“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鲁迅)、“洋奴买办”(新中国成立后),而到了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盛宣怀研究”的兴起,盛宣怀不但有了中国近代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政治家、企业家、慈善家、“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教育之父”等一系列“头衔”,还有了“非常之世,走非常之道,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夏东元语)的相对公允和客观的评价,但这也并非“定论”。 对人没有定论不意味着对他做的一切事情不确定,在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114年华诞的时候,一座高2.8米的盛宣怀坐像雕塑在交大闵行校区揭幕,这就意味着上海交大的创始人是盛宣怀已经“板上钉钉”,而事实上,在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慈善等诸多领域,盛宣怀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位于上海交大的盛宣怀雕像 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大)、第一个勘探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等等都是这个其貌不扬、只有“秀才文凭”、身后评价毁誉参半的盛宣怀开创的,当然,他还是间接“把清朝搞没了”的人。 1911年,忠于清廷却又用生意头脑办事的盛宣怀为了平息风起云涌的四川“保路运动”,奏请朝廷调湖北清兵入川“维稳”,结果造成九省通衢的武昌兵力空虚,致使武昌首义在10月10日引爆成功,而因为此,盛宣怀也被清廷罢黜离开官场。 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 但是,下台后的盛宣怀倒并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他,他关心的是他兴办的那些实业会不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远走日本避难的他充分利用“中国第一买办”的资源,不惜动用国际尤其是日本的势力和资本来保护自己的“洋务成果”,而盛宣怀的担心显得有些多余,因为任何政党和政府都不会对他这个“商业奇才”视而不见,果然,时隔一年,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前清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接到孙中山邀请回国,后在上海租界继续“主持”招商轮船和汉冶萍公司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 长期以来,喜欢以“非黑即白”和仅限于文字记载来研究近代史的人,往往会对盛宣怀这样的“政治面目”不清、没有提出什么“革命理想”和坚持一以贯之的“阶级立场”的人视而不见,所以,盛宣怀这个名字似乎总是会出现但又很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盛宣怀的“定论”大概也和此有关,不过,客观地说,这种状况还真的很符合他这个“埋头干实事”的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盛宣怀是个少有的“干才”,估计这个没什么异议。 一般来说,一辈子“忙的团团转”的人不会留下太多的文字记录,但是,盛宣怀家族却有个优良的传统,这就是记日记。尤为珍贵的是,从他父亲开始到盛宣怀本人再到他身后20年,盛家的日记全都完好地保存着,这就是著名的“盛档”。 “盛档”被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私人档案”,它记载了盛宣怀家族自1850年到1936年变迁的众多历史细节和家庭琐事,共有17.5万件约1亿多字,内容涉及既涉及到洋务运动、东南互保事件、义和团运动、四川保路运动、中日战争、中日商约谈判和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他与后来比他更出名的人物孙中山、黄兴、谭嗣同、李鸿章、梁启超、翁同酥、沈葆桢、郑观应、张之洞、左宗棠、丁汝昌、袁世凯、辜鸿铭、唐廷枢、胡雪岩、虞洽卿、马相伯、曾国荃、詹天佑等人的信件来往,而如果有机会认真看看这些信件,一定对诸多已经“盖棺定论”的近代名人会有既新鲜又生动的认识,他们可能跟我们脑海中已经固化的形象不太一样,而盛宣怀的形象也会更加清晰起来,毕竟他是在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奠基人。 盛宣怀一辈子“办大事,做大官”,当然作为中国最大的“官商”,盛宣怀一辈子也积攒了难以数计的财富。据资料记载,盛家产业从上海、苏州、常州,直到南京、九江、武汉几乎遍及中国的“发达地区”。盛宣怀也是位慈善家,在他去世之前曾有遗嘱,将其财产的一半拿出来建立“愚斋义庄”,用于救济盛世家族贫苦人家,并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盛宣怀指定的遗嘱执行监督人是他的恩师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经过两年半的清理,最终统计出盛氏财产至1920年1月止,总额为银元1349万余两,除去偿款实际财产为1160万两,这些财产中也包括现在苏州著名的留园。 留园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苏州留园曾是盛家的财产 盛旭人(1814-1902),也就是盛康,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初任铜陵令,后任庐州府、宁国府知府、和州直隶州知州。曾在那里治水赈灾。1852年太平军攻克安庆、江宁,盛康被派往帮办江南大营粮台。退入湖北后,巡抚胡林翼“以全省厘政委之”,然后以布政使衔掌湖北盐法武昌道,竭力为清军筹集军费。 不久盛康告老还乡,留园的建筑经盛康缮修加筑,建筑增多且体量趋高大,装修华美,比昔日更增雄丽,一改昔时园中深邃的氛围。盛康常在五峰仙馆中宴请,一面听“清歌唱出回鸾曲”,一面观赏“筵前已尽东南美”的庭院,畅饮“百觞累进意无足”,过着“人生快意赖有此”的生活。 如今留园成了旅游景点 盛康妻妾六人,生子六个,即盛宣怀、盛隽怀、盛廷怀(殇)、盛寰怀(殇)、盛星怀、盛善怀,其中盛宣怀后来最为显赫。 盛宣怀上海旧居 有人将盛宣怀的资产按照当时和今天的物价对比折算,盛宣怀的财产应该相当于今天的20多亿。盛宣怀既然有这么多财产,就需要有贤内助来帮着打理。他一辈子娶了两位夫人、五位如夫人,生了八儿八女,是名副其实的妻妾成群、子嗣繁茂。 盛宣怀18岁时(1862年)娶江西粮道之女董舜畹为妻,共同生活了16年之后,董夫人去世。董夫人有文化、会写信,给他留下了三儿三女。 长子盛昌颐出生于1863年,活了46岁,曾担任过汉冶萍煤矿公司的总经理。盛昌颐生子盛毓常及女儿盛佩玉、盛毓菊等。 汉冶萍煤铁厂老照片 盛毓常是盛宣怀的长孙,深得盛宣怀喜爱,在15岁的时候被盛宣怀送往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读书,后回国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盛毓常活了70岁,一生经历了家族从昌盛到衰落的过程。他是上海最早的房地产商之一,他经营的“毓常地产经理处”曾经在上海多处黄金地段开发物业,而且开发数量巨大,仅闸北一地就有360栋,但后经日军轰炸及国内战争动乱,至1951年,这些房产都已不在盛毓常名下,盛毓常日后的境遇与普通人无异。 盛毓常 盛毓常结过多次婚,领养过两个女儿,后来又生了几个儿女,其中儿子盛承懋后曾担任苏州科技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出版房地产专业著作30多本,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共党员。 盛昌颐的女儿盛佩玉22岁时嫁给自己的表弟邵洵美。邵洵美有“沪上孟尝君”之称,是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与徐志摩、郁达夫、林语堂、沈从文等人过从甚密。“文革”中被打成“历史反革命”,1968年在贫困中去世,1983年平反。 邵洵美、盛佩玉和孩子 盛宣怀次子盛和颐过继给其大弟盛隽怀,三子盛同颐,两个儿子也都不长命。 盛宣怀长女嫁浙江省候选中书科中书姚赓韶,次女嫁常州同乡冯敩干,三女嫁无锡林志伟。 董夫人去世后,盛宣怀如夫人刁氏承担起其家政,她出身青楼,年轻漂亮,盛宣怀也很宠爱她,两人共同生活了15年,刁夫人在31岁去世,为他留下一个女儿盛樨蕙。 盛樨蕙也只活了46岁,她嫁给曾任台湾巡抚的邵友濂的次子邵月如,生下女儿邵云芝、儿子邵云龙(也就是前面说的邵洵美)、邵云麒、邵云麟等六个儿子。 除了邵洵美这个“民国名人”外,她的五儿子邵云麟也鼎鼎大名。邵云麟后改名邵式军,抗日时期当过汉奸,出任苏浙皖税务总局局长,是日本军部的红人,还去觐见过日本天皇。在整个敌伪时期,他财运亨通,是汉奸中的大富翁。抗战胜利前夕,他见日伪大势已去,又接受新四军策反,毅然投向光明,参加革命工作,并一直从事财经工作。1958年他在山东财政厅税务局工作时被捕判刑七年,1964年死于狱中,1984年平反。 邵式军结婚照 刁氏去世后,盛宣怀父亲盛康建议他再娶一位正式夫人来主管家务,于是,在1891年,盛宣怀又娶了常州状元第庄家的千金小姐庄德华,这就是盛宣怀著名的庄夫人,在此之前,盛宣怀的如夫人刘夫人为盛怀宣生下了五女盛关颐。 盛关颐(左)、盛方颐(中)、盛爱颐(右) 盛关颐嫁给台湾的林熊征,他是活跃于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银行家兼慈善家,板桥林家的成员。他曾一度是台湾最富有的人。林熊征死后,其家人依其遗愿并以其遗产设立薇阁育幼院,也就是薇阁小学的前身。其长女林昭宜乃林熊征与盛关颐所出。 林熊征 盛宣怀去世后,盛家的主要管理者是庄夫人。庄夫人知书识礼,有主见,有远识,更有经济头脑,而且行事果断,盛宣怀的孙女在回忆录中称她“有王熙凤的手段”。除了主理家政,庄夫人还出资建了上海静安寺著名的玉佛寺。 上海玉佛寺 庄夫人为盛宣怀生下两男一女,即四子盛恩颐、七女盛爱颐,另一子夭折。盛恩颐后来成了上海滩闻名的公子哥,人称盛老四。盛老四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继承其父盛宣怀的家业,历任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三新纱厂和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替日本运销鸦片,并任日本经营的华中水电公司常务董事。 盛恩颐是盛宣怀最宠爱的儿子,当年是慈禧太后给起的名字。盛宣怀把苏州留园的宅子给了他。盛恩颐的人生起点是相当高的,父亲是洋务实力派,老丈人是民国总理孙宝琦,自己又留学英美,母亲庄夫人又是盛府的掌门人。按说他本应该成就一番不俗的家业,但是从小被宠爱惯的盛恩颐,最终成为一个挥霍无度、奢侈成性的公子哥。最后,盛恩颐几乎失去了他得到的所有财产,解放后又失去了留园,1958年,盛恩颐穷困潦倒,死在曾经是自己的宅子(留园)门房。 盛恩颐 盛恩颐的原配是原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蕙,后又有六房姨太太,子女二十多个,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盛毓邮、盛毓度和盛毓凤。 盛毓邮出生于1911年,9岁时就分得家产上百万两银元,是盛家最小的“百万富翁”,但是他的钱财当时都由盛老四打理。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盛毓邮也从百万富翁变成了“无产者”,这个原本由保姆带大的公子爷,中年时期自己到香港、新加坡做生意,当中学教师赚钱养家,随后来到东京,为已在此立足的亲弟弟盛毓度打理洋人客户,后来自己亲自创业。 盛毓邮 盛毓度是盛恩颐的二儿子,是盛家第三代人中,商业上最有建树的。1950年代初,盛氏家族已全面衰落,盛毓度抱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信念,再次东渡,决心重振家业。在职业的选择上他有过成熟的考虑:在饮食行业中,中国烹调历有传统,在日本市场上一枝独秀,一般的中国料理店遍地开花,然而缺少真正上品的、高质量的、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饭店,如果经营得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他的这个创意一经传出,立即得到了新老朋友们的一致响应,结果参加投资的,有八幡制铁、富士制铁、日本矿业、三井银行、三菱商事、野村证券、日铁矿业、大泽商会等企业,共投资七亿五千万日元,于1960年7月正式成立了留园株式会社,兴建了一座中国宫殿式的高级饭店——留园饭店,他被推举为社长。 留园饭店于1961年10月3日开始营业,不仅使日本人耳目一新,而且吸引了众多的前来东京旅游观光的各国游客,一时名声大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对中日友好有贡献,盛毓度曾接到周恩来的回国邀请。后来种种原因,80年代盛毓度关闭了东京的留园饭店,同时决定向上海交大无偿捐款4000万日元及东京留园的部分装饰和设备,在交大闵行校区建上海留园,作为上海交大教师餐厅以及海内外学者,友人联谊之场所。1993年,盛毓度去世,江泽民发唁电慰问其家人。 盛恩颐儿子盛毓凤后为香港亚洲电视董事,其子盛品儒曾在2010年被任命为亚洲电视执行董事。 盛品儒 盛宣怀的第五个儿子盛重颐也是刘夫人所生,他在兄弟当中,原先是比较持重的一个,早期继承了其父注重实业的家风,专心办自己的事业,与官场也少有瓜葛,因此在抗战前,他的生意一直兴旺。抗战中,房地产生意也不断扩大,其他几房都败落得差不多了,他还是很有实力的。抗战胜利后,盛重颐学着做股票,结果因为不懂行,元气大伤。受股票生意的牵连,房地产生意也江河日下。解放前夕,他不得不把他引以为豪的豪宅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 然后,夫妇两人拿着这笔钱来到香港。在香港,盛重颐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他又办了一家股票交易所,交给别人打理,结果被骗,几乎赔进了所有家当,只能靠之前买的一些房子的租金生活。20世纪50年代,他曾派太太回上海处理了一批房产,因为当时国内搞土地国有,房价很便宜,最后只卖了30万人民币。这笔钱,他们也很快花光。对于盛重颐的晚年,他的一个朋友金雄白在香港曾撰文这样描述:“盛老住在英皇道的时候,已经贫病交迫,连药费都付不出了。 盛重颐上海旧居 盛宣怀的六女盛静颐是如夫人柳氏所生,盛静颐嫁了给南浔“四象”之首的刘家(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说,钱财百万以上为“象”)的刘俨亭,生下两个女儿刘世玲、刘世庆。 南浔刘家 庄夫人为盛宣怀生下七女盛爱颐,这就是当年上海滩闻名的盛七小姐。盛七由于和宋子文的一段旷世恋情而留名后世,她也是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创建人之一。盛七在32岁时才嫁给庄夫人的内侄庄铸九,生下女儿庄元贞和儿子庄元瑞。庄元贞后成为著名工艺美术师,庄元瑞改革开放后赴日本发展。 盛爱颐 盛宣怀的第七个儿子盛昇颐也是刘夫人所生,盛昇颐最出名的一件事情是投资了上海东华球队,这支球队在19世纪30年代因为辉煌的战绩被称为“上海足球史上的第二代黄金时代”,让上海一跃成为远东的足球重镇。由于跟孔祥熙、宋子文家族来往密切,解放前盛昇颐也过了几天风光的日子,解放后他也去了香港,在那里贫困终老。 1928年东华足球队在上海获锦标 盛宣怀的如夫人萧氏为他生下八女盛方颐。八小姐后嫁彭震鸣。彭善唱程派,是程派的名票,能粉墨登场,人长得帅,也是上海滩有名的公子哥。为了唱戏,他还特办过两个私营广播电台,专播戏剧节目,有时请人点播他自己来唱,自娱自乐。后来彭仍然沾花惹草,这使八小姐非常伤心,只能以吸鸦片来自我麻醉。解放后政府禁烟,八小姐烟瘾太重,竟然吞食生鸦片,结果中毒身亡,年仅47岁。 盛方颐 百年烟云、豪门兴衰,其中有大时代的变革的原因,也有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甚至也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盛宣怀家族如此,写有“保富法”的上海豪门聂氏家族也是如此,这个家族从聂缉椝开始兴旺,他是曾国藩的女婿,而由于他的外孙女聂其壁嫁给了盛宣怀姐姐的孙子周仁,盛家和聂家也因此产生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