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不聊现代的考试,小编来和大家唠唠古代的科举考试。 给大家讲讲关于科举考试的那么些个有意思的冷知识。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而再加上宋代经济发达,不少的商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榜下捉婿”的方式提高整个家族的地位。 在放榜后,一般皇帝都会在金明池宴请所有新科进士,而宋朝的权贵们一早就会去金明池路上占据选婿的优良位置,只为寻到最心仪的女婿人选。
★欧阳修 文坛领袖 刚中进士,即被翰林学士胥偃选为女婿; ★王拱辰 仁宗皇帝的大红人 高中状元,成为宰相薜奎的女婿; ★范令孙 诗人 被宰相王旦抢做女婿; ★蔡卞 大奸臣蔡京的弟弟 被王安石抢做女婿;
其实不是二苏不优秀,而是他们太优秀了,以至于早在赶考前就被慧眼之人,早早定了下来(怎么颇有种订未婚妻的既视感?)。
所以说“先下手为强”放在择婿上也是很适用的。 北宋状元靠手速打败一众劲敌? 我们现在社会上对于一个事物的归属权有一个公认的原则,“先到先得”,而在北宋时期,状元这个位置也是“先到先得”。 北宋初期的殿试中,宋太祖为了使得状元之争简单明了,就规定谁先完成考试交卷子谁就是状元。 当然状元殿试的题目肯定不能乱涂一气就上交,毕竟能够进入殿试的学士,学问水平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手速就成为了北宋学子必练课题之一。
太祖年间的一次殿试上,王嗣宗和陈识两人同时交卷(手速感人),太祖苦于规定所制,无法区分两人高低,所以就让两人赛跑,取快者为状元。 不过太祖没有料到两人都是短跑健将啊,这是不分仲伯,两人又是打了个平手。 实在是没辙了,太祖让两人徒手搏斗,胜者为状元,而王嗣宗险胜陈识,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个比武胜利而获得文状元的人,也被人戏称为“手搏状元”。 科举考试也可以一对一辅导 不要以为补习课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也是会开培训班的。宋代“补习班金牌讲师”吕祖谦就是撑起了一个时代学生希望的老师。
故宋诗有云: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虽然当时学者对此行径颇为不齿,认为不是凭真才实学取得成绩,然许多考生也凭借刷题得到了高分,所以黄册子是真的香啊!
因科举考试产生的词 “独占鳌头”的鳌头是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状元,而中了状元就被叫做独占鳌头,不过为什么是鳌头而不是其他动物的头呢?
唐宋时期,翰林院的学士们朝见皇帝时,需要在大殿门口前的台阶上等待宣召,而学士们站的台阶就是刻有鳌头的台阶。 所以在民间,人们把进入翰林院称为“入鳌头”,而学士们的顺序也是状元在前,其余人在后,故考中状元也被称为“独占鳌头”。 各位inker知道倒霉的前身其实是“倒楣”吗?而“倒楣”这个词就是因为科举考试才产生的。 在古代,要是家中有子孙参加科举考试,一般都是要在自家门口立一根旗杆,这个旗杆被称为“楣”。
而后来,“倒楣”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被讹传成了“倒霉”,意思也就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不走运”的意思。 科举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 咱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成为主流的选拔人才的途径,百姓都自动默认参加科举考试这种“出风头”的事情只能男性去做。
所以史上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算是钻了这个“灯下黑”的漏洞,参加了科举考试。 淳熙元年,宋孝宗时期,年仅九岁的林幼玉申请考试,并通过了中书省的考核,故宋孝宗特地封她为孺人(妇女专门的考试)。
不过之后到了宋宁宗时期,有不少大臣指出女子学而无用,抛头露面有伤风化,所以后来女子也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了。 史上最强一届科举考生 科举考试中举的进士不是入仕就是当文人,这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生,就出了8个文坛大家,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不不,还有9位当朝宰相,这宰相位置有多优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些大佬们的能力可不是盖的。
而在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也都人才辈出,光是在《宋史》中有传的就足足24人,而且王安石变法的代表人物也大多是这届的考生。 那一届科举考试可谓是神仙打架,苏轼、苏辙、曾巩、曾布,两对兄弟都在一届考试,而那一届的考官是欧阳修,而苏洵也陪儿子们一起来参加考试。 一个科举考试就凑齐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而若是王安石也在场,那么大宋文坛的几个顶梁柱可就都到齐了啊。 除开上述大佬,这场考试还出了两位大思想家,分别是程颢和张载。 程颢是从周敦颐,是著名的“二程”之一,他开创的理学思想和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 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就是横渠四句的作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