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家族网

进家族微信群

首 页 >> 寻根问祖 >>源流考略 >> 盛氏源流考
详细内容

盛氏源流考


     自酝酿修谱以来,就搜集有关资料,但所得甚微。今年2月,邮购得《百家姓》,又购得《当代百家姓》。此前盛义甫亦搜集了《百家姓探秘》有关记载,还在互联网有关网站上下载了有关资料,共计四条。根据俗例,进行盛姓源流考。


一、肇姓祖考


1、以国为姓。黄节厚编著《百家姓探秘》记载:盛姓起源有:盛姓出自姬姓,周穆王时,盛国之后。武王灭商以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其中一个叫盛国,盛国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盛国被齐国灭掉。盛君后人就以国为姓,称盛氏。互联网《中华人》网站记载: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后汉书》及《万姓统谱》所载,西周初年,召公奭建立燕国,其元子受封于盛(在今河南省境内)。《穆天子传》云:盛姬之国。后被齐国所灭,子孙为奭氏。至汉代,为避汉元帝刘奭之名讳,改为盛氏,复以祖先封国名为氏。《中国家谱网站》之百家姓氏网页记载:上古周穆王时有盛国,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海天雄镇网站“中国姓氏文化”记载:“上古周朝时,有个周朝的王族封为盛邑的首领,那地方就在今河北境内,很久以后盛国公族的后代取封地的盛字为姓,世代相传”。


2、以祖为姓。《百家姓探密》记载:“始祖是周代燕国的召公奭(hǎo音郝)。奭因被封于召(shào音邵,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以名(奭)为氏。到了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44年在位),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故称奭氏为盛氏。《通志·氏族略》:“奭氏召公奭之后也。盖以名为氏,后避汉元帝讳,故改奭氏为盛氏焉”一说盛、奭古代同音。《中国家谱网站》之百家姓氏网页记载:盛姓改自奭姓,北海太守盛苞,其先祖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无论以国为姓或以祖为姓,俱出自周召公。周召公(姬奭)为盛姓肇姓祖。


姓氏之字,处在有文字之后,见于古籍。下面稍有扩展,在古籍中寻姬姓,奭姓之源。


姬姓:《尚书.周书》40篇,记载从周武王伐殷到秦穆公代郑,周王朝844年简史。《周书》既记王言,又记王行。言为政,行为史。《周书》有“泰誓”三篇,即姬发伐殷的誓师令。《牧誓》即是姬发集“八百诸侯会牧野”的动员令,此战血流飘杵,商殷王朝被灭,周王朝建立,追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其《召诰》、《洛诰》记载周召公奭,为周王朝迁都洛阳的事迹。周公姬旦、周召公姬奭,俱有大功于周。发迹于岐山的西伯姬昌,由其子姬发统一中国,建立大周王朝。文王百子,俱被封为诸侯,同姓国开始。


奭姓:姬奭助武王建国有功,被封为召公。《尚书.周书》61页、65页有《召诰》、《君奭》两篇。据两篇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两公为太保、大师、辅助成王。周公归政时,召公持币(币为政权象征)与成王。《春秋公羊传》519页记载:“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西而东者,召公主之”。由此可证,召公奭当过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有此功高显贵,自然被封于召,其支子被封于盛地。《尚书.周书》有“君奭”一篇,君奭即召公名。又《辞源》394页:“奭:盛貌。《说文解字》云:奭,盛也。奭之后代以祖名为姓,理所当然。至汉代为避元帝讳,改为盛。字虽改变,但血统之祖未变。周朝在公元前1100年建国,盛姓已有3100多年。


二、远古祖考


在《肇姓祖考》中,盛姓始为姬姓。关于姬姓,其渊源有三。


1、根据《当代百家姓》235页记载:“姬姓相传与黄帝有关。黄帝当年活动在姬水流域,因以水名为姓氏,姓姬。后来黄帝的裔孙后稷为周部落首领,也以姬姓为本部落姓氏。后稷的后代姬发建立周朝,仍姓姬”。此说来自《史记>。(《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黄帝》记载:黄帝者,姓公孙,名曰轩辕。○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生於寿丘,长於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是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 

2、根据《百家姓由来、趣闻、轶事》27页记载:“周朝祖先姓姬。传说周族的一个女性祖先姜源出行,踩巨人脚印而孕,出生后丢掉,得牛羊大鸟保护而活,捡回后名‘弃’,后来被称为后稷。为纪念脚印,将巨字加女边姓姬”。尧舜以前为女权社会,人只知母,不知其父。此说乃‘为尊者讳’。《辞源》1842页:“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氏,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败炎帝于阪泉,又战于涿鹿,斩杀蚩尤,诸侯(应为各部落首领)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时代约在公元前2600年,距今4600年。 

3、《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上古悦字—编者注),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时播百谷。”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卒,子庆节立……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父立。古公??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西伯崩,集解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三、迁徙祖考


     从周朝召公到现在已经3100余年,从汉元帝公元前48年即位,奭姓改称盛姓,到大清1756年(清乾隆21年)已经1800余年。如果山东登州府盛姓为《悬挂宗谱》之一世祖(悬挂式宗谱一世景达生于乾隆二十三年左右)。这中间无迹可考,惟供考察者是居住地。据上述资料记载,盛氏居住地为四处,只能根据历史大事件或行政区划进行揣度:


1、陕西岐山、北京燕国、河南汝南、山东泰安华丰之盛氏,现应有盛氏家族,只是尚未联宗。


2、这期间历经齐灭盛国,秦嬴政消灭六国,外族入侵的五胡乱华,元朝山西洪洞地区大迁移,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兵连祸接,致使盛氏各地迁徙。


3、河南汝南,山东泰安、河北燕国之盛氏,居住相对临近,恐历朝历代之行政区划而变其地名。


4、登州府文登县,仍有盛氏家族,他们如何到的登州,无史料可查。当地盛氏恐知其源,待考。以上诸盛氏,肯定有谱牒,须进一步考证盛氏源流。


这3100年或1800余年的历史,对于《兴隆堂》之盛氏,是一段空白,故称迁徙祖。 


盛氏家族微信群

盛氏家族通讯录


盛氏家族抖音号


盛氏家族快手号

氏家族视频号

手机扫描浏览


技术支持: 巨盛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